【虚幻物品纠纷】贪吃蛇大作战鸿蒙原生适配纠纷案技术方案未公布判赔4万元|二审技术鉴 虚幻商城的资源可以商用吗
【虚幻物品纠纷】贪吃蛇大作战鸿蒙原生适配纠纷案((2025)京01民终7500号):技术方案未公布判赔4万元|二审技术鉴
案件背景:游戏适配引发的技术迷局
2024年3月,北京某游戏企业因旗下《贪吃蛇大作战》在鸿蒙系统适配过程中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产生纠纷,原告指控被告未按约定完成鸿蒙原生适配,导致游戏在华为设备上的运行帧率较安卓版本下降18%,触控延迟增加47ms,被告则主张已提供完整的ArkUI框架迁移方案,技术瑕疵源于原告未公布核心算法接口。
此案的核心矛盾在于虚幻物品的交付要求认定,不同于传统实物交易,游戏适配涉及操作系统底层架构适配、图形渲染优化等23项技术参数,北京姿势产权法院在二审中非常委托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进行技术鉴定,发现被告确实未完成鸿蒙分布式架构的原子化服务改造,导致游戏在多设备协同场景下出现资源调度冲突。
技术争议:原生适配的法律边界
技术鉴定报告显示,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需要应用层实现特定接口才能触发跨端协同能力,被告提供的适配方案仅完成基础UI迁移,未处理游戏引擎和鸿蒙AbilitySlice组件的耦合问题,这在法律层面触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关于"妨碍其他经营者正常提供网络服务"的认定。
"大家团队在适配《神庙逃亡》时也曾遇到类似困境。"北京某独立游戏开发者王晨回忆,"鸿蒙的分布式架构标准开发者重构资源加载逻辑,否则在多屏流转时会出现贴图错位。"这种技术门槛直接转化为商业风险——华为应用市场对未通过原生认证的APP会降权30%的搜索流量。
法律突破:技术秘密的举证责任
本案二审的决定因素转折在于对"技术秘密"的认定,原告通过区块链存证系统提交了游戏引擎的哈希校验值,证明被告在适配过程中必然接触到了未公布的粒子渲染算法,法院依据《顶尖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认定被告存在"实质性接触+相似性"的侵权事实。
值得注意的司法创新是"技术对比三步法"的使用:首先将涉案代码和开源鸿蒙SDK进行差别化比对,其次验证差别部分是否属于原告独创性表达,最后通过真机测试量化性能损失,这种方式在(2023)沪0115民初6892号《原神》外挂案中第一次应用,本案进一步明确了虚幻物品质量瑕疵的举证途径。
判决影响:数字时代的规则重构
最终判决被告赔偿4万元并公布道歉,但驳回了原告关于禁止被告承接同类项目的请求,判决书非常强调:"技术服务的瑕疵不相当商业诋毁,需区分主观恶意和技术能力局限。"这种平衡体现了司法对数字创新的风险包容。
对于开发者而言,本案划定了三条红线:游戏适配必须建立完整的技术文档移交清单(需包含32类决定因素参数),性能损耗超过行业基准值(本案参照的是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移动端游戏适配要求V2.0》)即构成违约,技术秘密保护需采用双重加密措施。
技术启示:原生适配的深层逻辑
深入解析鉴定报告发现,被告方案失败的根源在于误解了鸿蒙系统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理念,不同于安卓的虚幻机架构,鸿蒙的方舟编译器标准开发者显式声明硬件加速接口,被告未处理的Vulkan图形API适配,直接导致GPU利用率从安卓版的82%骤降至鸿蒙版的49%。
"很多开发者把鸿蒙适配简单理解为UI适配,这是要命误区。"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技术专家李薇指出,"真实的原生应用需要从头设计生命周期管理,就像移植器官需要适配受体免疫系统。"这种认知偏差在初期适配案例中普遍存在,本案的警示意义正在于此。
【免责条款】本文技术描述基于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2025-BJ-ITC-003]鉴定报告,不构成专业法律或技术提议,案件数据引用自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25)京01民终7500号判决书及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