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 不限 |
所属行业: | 医疗器械 |
包装说明: | 无 |
产品数量: | 9999.00 |
价格说明: | 面议 |
![]() ![]() ![]() |
所谓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体外除颤器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它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
与中除颤器不同的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只需要短期的教学即可会使用。机器本身会自动判读心电图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电击。全自动的机型甚至只要求施救者替病患贴上电击贴片后,它即可自己判断并产生电击。半自动机型则会提醒施救者去按下电击钮。在大部份的场合施救者即使误按了电击钮,机器也不会作出电击,有些机型更可使用在儿童身上(低于25公斤或小于8岁),但一般必须选择儿童的电极贴片。美国心脏会更建议即使没有儿童贴片仍可以使用贴片取代;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用的贴片电极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注意事项
电能的选择
除颤需要能量,除颤时选择适当能量以产生充分的经心肌的电流。如果能量和电流过低,电击就不能终止心律失常。如果能量和电流过高,就会造成功能和形态学损伤。在中体型大小和除颤所需的能量之间并无明确的关系,经胸的阻抗并不起重要作用。次除颤的能量要达到200J,第二次电击能量水平应当是200~300J。所给予的任何能量均有可能达到除颤,因此可一个能量范围50~360J。由于经胸阻抗会随着反复电击而降低,故随后的电击即便能量相同,所产生的电流也会较高。为此,如果次电击不能终止室颤,在第二次电击时重复给予与次一样的能量。如果头两次电击未能除颤,应当立即给360J的第三次电击。如果经电击VF虽已终止,但是此后又出现,应当再进行电击,所给的能量应当是前次除颤成功所给予的水平。只有在电击不能终止除颤时,才应增加电击能量 [1] 。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按需要量充电,心室颤动为250~300J非同步复律。室性心动过速为150~200J,心房颤动为150~200J,心房扑动为80~100J,室上性心动过速为100J,均为同步复律。
电极位置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肤并稍为加压,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 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已安置起搏器患者进行心律转复或除颤
应当注意不要将电极靠近起搏发生器,因为除颤会引起起搏器功能失常。安置起搏器患者经除颤或转复,在电击后应检查起搏阈值。经胸阻抗除颤是将足够的电流(安培)通至心脏。电流量决定于所选用的能量(焦耳)和经胸的阻抗(欧姆)或对电流的阻力。决定经胸阻抗的因素包括选择的能量,电极大小、板-皮耦联物质,以前电击次数和间歇时间、电极间的距离(胸部大小)及电极板压力。平均阻抗为70~80Ω。如果经胸阻抗大,低能量电击不能产生足够的电流以达到除颤。为了降低经胸阻抗,除颤器操作者应当压紧手持的电极板,并在予持电极板和胸部之间应用凝胶浮膏或生理盐水纱布垫。如果将电极板直接贴于胸壁,电极与胸壁之间无结合物质,会使经胸阻抗很高 [1] 。
设备检查
使用前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除颤器作为抢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日本光电除颤仪AED-2150
1.显示
1-1 LCD显示屏: 3.0英寸
1-2 实时显示图解操作流程(放电次数,运行时间,剩余电量,图解与文字提示,CPR剩余时间,CPR和人工呼吸比例提示)
2.除颤
2-1 采用“ActiBiphasic”双相波技术
2-2 输出能量:模式150J-200J-200J 儿童模式:50J-70J-70J,自动升级
2-3 分析时间:≤8秒
2-4 充电时间:充电至能量准备放电的时间≤8秒
2-5 能量保持时间:30秒
2-6 具有内部自动放电功能,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2-7 除颤模式:模式和儿童模式,可选模式
2-8 模式:8岁以上 儿童模式:0岁-7岁
3.除颤电极片
3-1 左右不分,可通用
3-2 需提前与机器连接
3-3 具有电极片有效期,连接状态等自检功能和语音报警提示
3-4 标配、儿童通用电极片
3-5 可与日本光电的手动除颤器通用
4.电源
4-1 可替换一次性锂电池
4-2 SB-214VK支持除颤放电至少140次(电池报警后,还能支持能量放电至少18次),或至少240分钟ECG监护,可待机4年
4-3 内置自检程序,自动检测电池状况,电池剩余电量低时,报警提示。
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自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等,是一种便携式的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设备。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AED又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它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
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认为,学用AED比学心肺复苏(CPR)更为简单。虽然AED的使用十分便捷,但是目前国内配置的AED尚不允许未受训练的非人员使用。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于伤者脉搏停止时使用。然而它并不会对无心率,且心电图呈水平直线的伤者进行电击。
简而言之,使用除颤器本身并不能让患者恢复心跳,那是许多影视节目的误导,而是通过电击使致命性心律失常终止(如室颤,室扑等),之后再通过心脏高位起搏点兴奋重新控制心脏搏动从而使心脏恢复跳动(但有部分患者因其心脏基础疾病可能在除颤后无法恢复心跳,此时自动体外除颤器会提示没有除颤指征,并建议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是针对以下两种患者而设计的:
(1)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这两种患者和无心率一样不会有脉搏,在这两种心律失常时,心肌虽有一定的运动但却无法有效将血液送至全身,因此须紧急以电击矫正。在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的电活动处于严重混乱的状态,心室无法有效泵液。在心动过速时,心脏则是因为跳动太快而无法有效打出充足的血液,通常心动过速终会变成心室颤动。若不矫正,这两种心律失常会迅速导致脑部损伤和。每拖延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即降低10%。
不同于一般专为人员设计的心脏除颤器,除了以上所提的两种情形外,它无法诊断其他各式各样的心律失常且无法提供,而且它无法对心动过缓提供体外心率调节的功能。
与中除颤器不同的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只需要短期的教学即可会使用。机器本身会自动判读心电图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电击。全自动的机型甚至只要求施救者替病患贴上电击贴片后,它即可自己判断并产生电击。半自动机型则会提醒施救者去按下电击钮。在大部份的场合施救者即使误按了电击钮,机器也不会作出电击,有些机型更可使用在儿童身上(低于25公斤或小于8岁),但一般必须选择儿童的电极贴片。美国心脏会更建议即使没有儿童贴片仍可以使用贴片取代;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用的贴片电极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在美国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皆采用机器合成语音对施救者下指令。但因为施救者有可能是听障、重听患者或是听不懂英语,很多机型目前同时都附有屏幕提供讯息及图示以提醒施救者。大部份的机型都是针对非工作人员所设计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是继心肺复苏术后,使心脏急救可以推广至大众的重要发明。
使用步骤:
1、开启AED,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声音的提示操作(先按下电源)。
2、给患者贴电极,在患者胸部适当的位置上,紧密地贴上电极。
http://www.shjmmed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