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 不限 |
所属行业: | 医疗器械 |
包装说明: | 无 |
产品数量: | 9999.00 |
价格说明: | 面议 |
![]() ![]() ![]() |
美国卓尔除颤仪AED PLUS
电除颤
编辑
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如果已开胸,可将电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进行电击,称胸内除颤。将电板置于胸壁进行电击者为胸外除颤。
适应症
编辑
室颤、室扑是主要的适应症。
电除颤仪
还有就是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无法同步直流电电复律,只能非同步电击(相当于除颤)。
适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无效者。转复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和扑动,可电除颤;转复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则多先用药物或其他,无效或伴有显著血流动力障碍时应用本法;性质未明或并发于预激综合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选用药物常有困难,宜用同步电复律。电复律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即时转复成功率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几乎达到,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则分别为80%和90%左右。
禁忌症
编辑
慢性心房颤动,病程>1年。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内径>45mm,或者严重心功能不足。
合并洋地黄中毒或严重电解质紊乱(例如低血钾)。
风湿活动期或者心肌炎急性期。
未能有效控制或纠正心房颤动的病因或诱因(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等)。
检查发现心房内血栓或血栓栓塞史。
电复律后,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
既往二次电复律成功,并且服用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短期内心房颤动复发。
合并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已安装起搏器者除外)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不能接受抗凝者。
选用理由
美国卓尔除颤监护仪R-Series
R-Series除颤监护仪产品介绍:
的核心技术——专利低能量双相方波技术
双相方波除颤技术是美国ZOLL公司在1999年发明并注册专利的一代除颤技术。
低能量——世界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1965年:除颤的能量为720焦耳;80年代:能量为360焦耳;90年代:能量为200焦耳!
电除颤
编辑 讨论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为广泛。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因此,目前除心脏手术过程中还有用交流电进行体内除颤(室颤)外,一般都用直流电除颤。
中文名
电除颤
解 释
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
用 处
心室纤颤
适应症
室颤、室扑
禁忌症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电 流
直流
目录
1 电除颤
2 适应症
3 禁忌症
4 选用理由
5 选择
▪ 自动体外除颤
▪ 公众启动除颤
6 效果评价
▪ “除颤指征”
▪ “无除颤指征”
7 急救系统
8 心律转复
▪ 能量
▪ 电复律
▪ “潜伏”室颤
▪ 心前叩击
▪ 盲目除颤
9 工作原理
10 两电说明
11 操作步骤
12 注意事项
13 并发症
美国卓尔除颤监护仪R-Series
R-Series除颤监护仪产品介绍:
的核心技术——专利低能量双相方波技术
双相方波除颤技术是美国ZOLL公司在1999年发明并注册专利的一代除颤技术。
低能量——世界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1965年:除颤的能量为720焦耳;80年代:能量为360焦耳;90年代:能量为200焦耳!
由此可见:在提高除颤有效率的基础上,逐步降低终止室颤所需的电击能量是除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低能量可以降低除颤的损伤程度,这也正是发展双相波除颤技术的原动力。
2000和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提出了:“由于除颤是通过向心脏传输充足的电流来完成的,因此电流是除颤成功的决定因素,而选择的除颤能量只是产生除颤电流的手段。如果能量和电流量太小, 电击则不能终止室颤;但如果能量和电流量太大,则可能对心脏产生功能性或形态学方面的损伤。选择适量的电流还可以减少重复电击的次数,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200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症国际指南》中明确指出:“两种双相波除颤技术各有其特定的能量设定,所设置的能量水准在该范围内才能有效终止室颤。双相截断指数波型的除颤能量应选择150-200焦耳,双相方波应选择120焦耳。”指南为我们确定了低能量的准确含义,120焦耳双相方波等同甚至超过了常规双相波150-200焦耳的除颤效果,心肌损伤更小。
ZOLL在除颤技术上弥补了传统的一代双相波——截断指数波的缺点,研发出专利技术的二代双相波——低能量双相方波技术,优点在于:提高高阻抗室颤病人除颤成功率,提高难转复的房颤病人成功率,将患者的损伤减小到。
的起搏技术
40毫秒脉宽电流恒定的方波起搏技术——矩形、恒流,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院Paul Zoll教授研究发明,美国ZOLL Medical Corporation拥有的专利技术,专利号:US05205284。
而常规的起搏技术,起搏脉冲宽度只有20毫秒,而且,在20毫秒宽的起搏钉时段内,起搏电流是堕降的,平均堕降幅度高达起搏电流峰值的20。
统计
40毫秒脉宽起搏专利技术的平均起搏阈值只有56毫安,平均起搏捕捉率高达96。病人在有效起搏状态仍可安静地读书看报或休息。
而常规20毫秒起搏技术平均起搏电流阈值高达100毫安;平均起搏捕捉率只有50。患者难以忍受>90毫安起搏电流所致的皮肤刺痛感 。鉴于ZOLL Medical Corporation的40毫秒起搏专利技术的治果:1986年,美国心脏学会对生命支持方案(Advance Cardiac Life Support)进行修改,加入了无创起搏特别是儿童起起搏的要求。1992年,美国心脏学会对生命支持方案(Advance Cardiac Life Support)再次进行修改,无创起搏作为某些严重情况下如重度心动过缓的手段。
的实时CPR反馈功能
全美CPR登记处数据库报告: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 75 是不建议电击心律,对于不建议电击心律,的手段是CPR,CPR是心脏骤停病人的重要手段。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高质量CPR,心肺复苏的质量是除颤成功的重要保证, 使病人能够存活的希望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有关CPR质量控制摘要:
1.2010指南比2005指南更加强调了CPR的重要性。
2.正确按压和CPR质量控制重要,在进行个循环的CPR时将以往的“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部按压,改成“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3.高质量的CPR:深度至少达到5cm ,速率至少达到100次/分钟,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注意胸廓回弹。
4.在和公共场合因该将除颤和CPR结合起来是选择,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5.鼓励在模拟急救和实际的复苏中使用CPR反馈和使用后回顾报告。
6.鼓励救援者组织团队协作进行复苏操作。
7.在培训中使用CPR反馈装置可提高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复苏中保证了心肺复苏的质量。
多个院前和院内研究表明CPR按压达不到指南要求的标准
1.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2.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3. 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
4.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5. 避免过度通气
-----------对人员和非人员,好的CPR都非常难实现。
http://www.shjmmed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