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 不限 |
所属行业: | 医疗器械 |
包装说明: | 无 |
产品数量: | 9999.00 |
价格说明: | 面议 |
![]() ![]() ![]() |
Code-Ready简单、智能急救永备除颤仪
产品简介
的 “急救永备” Code-Ready 除颤器
面对突发急救病人,却发现除颤器有问题,是急救中的梦魇
1 :高度紧张的环境里,不能让缠绕的电缆电线延误救治时间
2 :除颤电极未连接,导电膏变干,电极片过期,会延误宝贵的时机
3 :不熟悉或误操作是不该出现的情况
4 :更不用说模糊的信息提示、难认的显示,或者只有警报却不告诉你怎么样去纠正
“急救永备”Code-ReadyTM 除颤器简化了除颤设备准备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了有效和节省成本
1 :自动测试整个系统 — 系统电子设备、电池、电缆、电极、除颤器放电等等
2 :能够在急救前提示使用者所出现的问题
3 :对需要纠正的问题,除颤器会发出警报,并产生一份报告,或向和技术人员发送警示电子邮件
在ZOLL的R SeriesTM 之前,还从没有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急救永备”Code-Ready 除颤器
1 :高价值还在于,她具有的起搏、除颤技术保证治果;能够帮助救助者实施准确的心肺复苏CPR按压,进行速率和深度的实时监测和反馈。
2 :能够确保: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3 :树立了新的除颤设备标准。
美国卓尔除颤监护仪R-Series
R-Series除颤监护仪产品介绍:
的核心技术——专利低能量双相方波技术
双相方波除颤技术是美国ZOLL公司在1999年发明并注册专利的一代除颤技术。
低能量——世界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1965年:除颤的能量为720焦耳;80年代:能量为360焦耳;90年代:能量为200焦耳!
由此可见:在提高除颤有效率的基础上,逐步降低终止室颤所需的电击能量是除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低能量可以降低除颤的损伤程度,这也正是发展双相波除颤技术的原动力。
2000和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提出了:“由于除颤是通过向心脏传输充足的电流来完成的,因此电流是除颤成功的决定因素,而选择的除颤能量只是产生除颤电流的手段。如果能量和电流量太小, 电击则不能终止室颤;但如果能量和电流量太大,则可能对心脏产生功能性或形态学方面的损伤。选择适量的电流还可以减少重复电击的次数,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200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症国际指南》中明确指出:“两种双相波除颤技术各有其特定的能量设定,所设置的能量水准在该范围内才能有效终止室颤。双相截断指数波型的除颤能量应选择150-200焦耳,双相方波应选择120焦耳。”指南为我们确定了低能量的准确含义,120焦耳双相方波等同甚至超过了常规双相波150-200焦耳的除颤效果,心肌损伤更小。
ZOLL在除颤技术上弥补了传统的一代双相波——截断指数波的缺点,研发出专利技术的二代双相波——低能量双相方波技术,优点在于:提高高阻抗室颤病人除颤成功率,提高难转复的房颤病人成功率,将患者的损伤减小到。
的起搏技术
40毫秒脉宽电流恒定的方波起搏技术——矩形、恒流,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院Paul Zoll教授研究发明,美国ZOLL Medical Corporation拥有的专利技术,专利号:US05205284。
而常规的起搏技术,起搏脉冲宽度只有20毫秒,而且,在20毫秒宽的起搏钉时段内,起搏电流是堕降的,平均堕降幅度高达起搏电流峰值的20。
统计
40毫秒脉宽起搏专利技术的平均起搏阈值只有56毫安,平均起搏捕捉率高达96。病人在有效起搏状态仍可安静地读书看报或休息。
而常规20毫秒起搏技术平均起搏电流阈值高达100毫安;平均起搏捕捉率只有50。患者难以忍受>90毫安起搏电流所致的皮肤刺痛感 。鉴于ZOLL Medical Corporation的40毫秒起搏专利技术的治果:1986年,美国心脏学会对生命支持方案(Advance Cardiac Life Support)进行修改,加入了无创起搏特别是儿童起起搏的要求。1992年,美国心脏学会对生命支持方案(Advance Cardiac Life Support)再次进行修改,无创起搏作为某些严重情况下如重度心动过缓的手段。
的实时CPR反馈功能
全美CPR登记处数据库报告: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 75 是不建议电击心律,对于不建议电击心律,的手段是CPR,CPR是心脏骤停病人的重要手段。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高质量CPR,心肺复苏的质量是除颤成功的重要保证, 使病人能够存活的希望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有关CPR质量控制摘要:
1.2010指南比2005指南更加强调了CPR的重要性。
2.正确按压和CPR质量控制重要,在进行个循环的CPR时将以往的“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部按压,改成“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3.高质量的CPR:深度至少达到5cm ,速率至少达到100次/分钟,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注意胸廓回弹。
4.在和公共场合因该将除颤和CPR结合起来是选择,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5.鼓励在模拟急救和实际的复苏中使用CPR反馈和使用后回顾报告。
6.鼓励救援者组织团队协作进行复苏操作。
7.在培训中使用CPR反馈装置可提高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复苏中保证了心肺复苏的质量。
多个院前和院内研究表明CPR按压达不到指南要求的标准
1.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2.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3. 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
4.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5. 避免过度通气
-----------对人员和非人员,好的CPR都非常难实现。
除颤后的护理
(1)继续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面色、肢体情况及有无栓塞表现,随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返回病房。术前抗凝者。术后仍需给药,并做抗监护。
(2)卧床休息1天~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房颤复律后,继续服用药物维持,并观察及不良反应。
(4),向病人说明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防止复发。
4.4适应征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4.5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5、性能评估
5.1 大储能值
这是指除颤电击前, 储能电容两端储存的大能量值, 单位用焦耳(J) 表示。经实验, 电击的安全剂量即大储能值以不大于400J为宜。
5.2 释放电能量
指除颤器实际向病人释放电能的多少。这个指标十分重要,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除颤实际剂量。能量储存多少并不等于就能给病人释放多少, 这是因为在释放电能时, 电容器的内阻、皮肤和电接触电阻、电接插件接触电阻等, 都要消耗电能,所以对不同的患者(相当于不同的释放负荷) , 同样的储存电能就有可能释放出不同的电能量, 因此, 释放电能量的大小必须以一定的负荷值为前提。通常以负荷50 8 作为患者的等效电阻值。
5.3 释放效率
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之比称为释放效率。不同的除颤器具有不同的释放效率。大多数除颤器的释放效率在50%~ 80%之间。
5.4 大储能时间
储能电容充电到大储能值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大储能时间。该参数要求越小越好, 因为储能时间越短, 抢救和所需的准备时间也就越少。但因受电源内阻的限制, 该时间不可能无限制地减少。目前大多数除颤器大储能时间在(10~15)s 范围内。
5.5 大释放电压
这是指除颤器以大储能值向一定负荷释放能量时在负荷上的高电压值。为了确保安全, 防止患者除颤电击时承受过高的电压, 电工会规定: 除颤器以大储能值向100 8 电阻负荷释放时, 在负荷上的高电压值不应超过5000V。
6、除颤器的保养
除颤仪的维护保养与清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1 清洁记录仪打印头
如果打印ECG条带太浅或深浅不一,要将打印头用沾有酒精的棉球清洗,以去除上面残留的纸屑。
6.2 维护电池
除颤仪可用交流电,也可用电池供电,电池装入除颤仪后,应充电以保证电池达到全容量,平时应将仪器与交流电源相连接逼供内在每次使用后充足电,否则,将降低电池容量与寿命。如果除颤仪在没有交流电源情况下存放超过1个月,先要将电池充电48小时,然后将其从仪器取出,置于凉爽、干燥的地方,但不宜于零摄氏度以下存放。每6个月对存放的电池充电至少,以确保电池不会在存放期间完全放电。当仪器内电池取出时,就应立即在仪器上标明,此时需要交流电才能工作。
过长时间让电池得不到充电会造成电池性损坏。因此至少每6个月要检查1次电池容量,密封的铅-酸新电池少能提供2.5小时的监护时间,当不能5提供小的2.5小时监护时间,或电池不能提供10分钟的“电池电压低”警告时间时,需要换此电池。
6.3 清洁外表面
保持仪器外部无灰尘,地清除掉除颤电上的异电胶,可用肥皂水、含氯漂白剂等非腐蚀性洗涤剂清洗外表部,清洗时不要让任何液体进入仪器内部,不可用强溶剂如或基复合物,显示屏容易碎裂,清洁时要非常小心。不要对监护导联和除颤电进行蒸气消毒或气体熏蒸消毒。
7、心电除颤器的新进展
ZOLL推出的新型急救除颤设备- E Series系列产品,是一款包含众多创新技术和设计。该设备目前已经被全球众多院前和院内采用。
http://www.shjmmedical.com